靈修導引 與 輔導
譚沛泉博士在1999年開始在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培訓靈修導師,這可説是香港最早期的靈修導師培訓。他在2007年以其培訓經驗寫了《認出誰在路上同行——靈修指導的實踐》一書,這也是香港最早期專寫靈修指導的中文著作。 他給靈修指導的中文定義是:
「靈修指導是一種輔助關係,輔助者在靜觀禱告的氛圍中以聆聽、提問、澄清、質詢、同感、分享等技巧,來輔助那主動尋求成熟信仰生活的受導者,使其更敏銳地參悟上主,領略上主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臨在,並鼓勵受導者向所信的上主作出自主性的回應,讓自己的心念受聖善的靈所感化,活出基督的生命。」(註1)
靈修導引與輔導的相似之處
從以上的定義來看,加上靈修導引多採用一對一面談的模式(當然也有小組導引的模式),所以人或會覺得這與輔導很相似。事實上,靈修指導與輔導都重視面對個人成長所遇上的挑戰;兩者都重視生活經歷對身心成長的影響;兩者都關注人的自我形像; 也採用了類同的晤談探索方式。所以一般信徒並不容易看見兩者的分別。
靈修導引與輔導的目標不同
靈修導引的焦點是「神人關係」,是在於人對神的覺察及回應。所以靈修導引的目標可包括以下四方面:
- Deepening: 學習進深禱告經歷神
- Diminishing: 移除成長的障礙
- Discerning: 辨識神的心意作抉擇
- Christfulness: 活出基督的生命
輔導的焦點是人與自己及別人的關係,是人對困境的處理,其中多涉及情緒與行為的治療。例如因工作壓力過大、婚姻關係出現紅燈、家人突然逝世等處境而出現的情緒或行為問題。所以,輔導多是治療性的,很多時需要處理緊急或半緊急的問題。而靈修導引則是幫助人的生命成長,並非要處理緊急的生活問題。
當然, 這並不是說尋求靈修導引的人沒有情緒困擾或行為的問題, 何況靈修導引是經年累月的,他們也會有遇上困境導致情緒困擾的時候。所以我們其實也不必機械化地分辨靈修導引和輔導的受導者。至於兩者的角色和關係如何不同,靈性和專業如何有別,盼望在日後再分享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註1 譚沛泉:《認出誰在路上同行——靈修指導的實踐》(香港:道風山基督教叢林, 2007) , 頁23。
陳誠東牧師/博士 (靈修部主任)